搬座中国花园去新西兰 |
[发布日期:2011/11/21 点击次数:3528] |
|
日本著名动漫片导演宫崎骏曾经在银幕上创造了一座奇妙的城堡,城堡长着四条腿,到处游走。童年的幻想里,常常出现会走路的房子,如果自己熟悉的家,能够跟着主人四海漂泊,那该多么温馨和浪漫。 现在,一座中国花园,即将落户新西兰城市达尼丁市,为那里的华人后裔和当地居民,带去清新的中国江南风韵。在南半球岛国新西兰领略正宗的江南古韵,已够奇妙,更神奇的是,这座中国江南花园并非在异乡临摹,而是在中国制作完成后乘坐轮船“移植”到南半球的。
在苏州市郊一座约300平方米的厂房里,工人们刚刚拼装好“中国花园”木结构庭院的主要部分,等待达尼丁市的工程技术人员前来验收。拼装完成的是一座大厅和一部分走廊的骨架,空旷简洁的厂房里,褐色的亭台楼阁显得特别小巧,就像用放大的积木堆积成的房子。事实上,即将移植新西兰的这座“中国花园”中的所有木结构建筑也确实是像积木一样被拼装起来的。 字串8
“现在你看到的,是‘中国花园’木结构建筑的主要部分。”上海建筑装饰(集团)有限公司潘正权副总经理在拼装的大厅前为记者介绍。按照“中国花园”的施工单位上海建筑装饰(集团)有限公司和达尼丁市签订的计划,“中国花园”地面以下工程,比如池塘等,由达尼丁市负责,而地面以上的木结构建筑、假山等,都由施工单位在中国制作完成以后,运送到达尼丁市安装。
中国式的亭台楼阁,是“中国花园”最主要的内容,也是最能体现中国园林特征的建筑,为了让前来验收的新西兰工程人员直观地了解“中国花园”,上海的这家建筑装饰公司特地把大厅和一部分长廊拼装出来。
更多的“零件”被分门别类地摆放在厂房里。房梁、窗框、柱子……每个“零件”上都标有数字号码,不久,这些“ 零件”将被装进集装箱运送到达尼丁市“中国花园”的现场,工人按照编号,把它们组装成楼阁。
为了保持“中国花园”的“纯正”,园林的设计和制作都保留了最传统的表达方式和技艺。“中国花园”由新西兰华裔发起兴建,设计师、上海交通大学副教授曹永康告诉记者,“中国花园”在设计时采用了最传统的中国园林手法和审美情趣,由于达尼丁市“中国花园”建筑面积比较小,所以选择了江南私家园林为蓝本。中国江南私家园林玲珑秀丽,被认为代表了中国古代文人“独善其身”的处世哲学。而且,江南园林常常安排在宅旁屋后,为居家游憩之所,可以让异乡之客睹物思家。
曹永康介绍说,在达尼丁市“中国花园”的周围,是当地拥有100多年历史的欧式建筑,不过,中国园林具有封闭性的特点,一般都有围墙与外界隔绝,周围建筑只有10多米高,在园内不会看到园外的景观,所以可以保持自己的独立。
几个工人在厂房的一侧给一件窗框上漆,“中国花园”的所有木制建筑都由手工完成,工人们用最简单的木工工具,把木料加工成需要的形状,所以,没有任何两件构件是完全一样的,窗框上起装饰作用的雕刻也由当地工人手工制作,与几百年以前的工艺,几乎没有区别。 字串5
亭、楼使用的生漆也是中国古代建筑独有的颜色,“朱门酒肉臭,路有冻死骨”中的“朱门”,就是生漆的一种颜色。潘正权告诉记者,新西兰没有生漆,所以,中国的工程队还将带着中国的生漆到达尼丁市,给“中国花园”做最后的“美容 ”。
|
|